中国总理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演讲
李克强强调,短期小幅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会因小幅波动而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运行的规律去操作,但是,一旦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就会果断采取综合性措施,让中国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针对中外各方异常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李克强表态称,中国是负责任大国,中国发展基本面决定了人民币不具备,也不会有长期贬值的可能。中国将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推动汇率市场化,但绝不会用贬值来刺激出口。
开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动荡,让世界各国惊恐万分,中外各界权威纷纷献计献策,以图帮助中国政府控制形势,抑制资本外流步伐。今年1月达沃斯论坛上,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建议中国加强资本管制,称此举可能有助于中国政府平息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和央行货币政策担忧。IMF总裁拉加德则表示反对,认为这将破坏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并产生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不少业内人士建议人民币大幅贬值(配合印钞放水),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在他们看来,此举将大幅提振中国出口竞争力,缓解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并且,能够抑制房地产下行风险,消除潜在金融危机。更重要的是,能缓解企业和地方债务压力,通过刺激需求驱动国内经济回暖,可谓一箭三雕。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如果凭借货币贬值就可以化解危机,这个世界早就成为伊甸园。货币可以无限发放,资源却无法再生,任何国家货币投放,必须和社会潜在生产力相匹配,否则极易引发剧烈通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归根结底,在于2008年4万亿刺激政策的过度透支,必须依靠大规模结构调整提升效率,来推动经济实现底部反转。这一切建立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如果采取大水漫灌或大幅贬值货币,只会引发重大经济灾难。
为何?首先,人民币大幅贬值不仅严重破坏国际信誉,而且极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让众多国家纷纷加入货币贬值竞赛,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此举等于向其他国家市场进行倾销,对该国同质产业形成摧毁性冲击,直接促发社会失业情形。并且,中国是新兴市场的代表,如果人民币深度贬值,将瞬间形成“窗口效应”,在货币竞相贬值预期下,市场资本恐慌性外流,从而掀起新一轮金融风暴,反过来深深触及到中国经济本身。这是各国最为忌惮的结果。
并且,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石油对外依赖度60%,铁、铜、铝矿石等均超过70%,粮食、原材料、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等,也高度依赖进口。倘若人民币大幅贬值,则意味着严重的输入型通胀,这将加剧国内企业破产倒闭情形,并导致民生必用品价格暴涨。这种局面蔓延开来,中国经济将彻底陷入紊乱当中。
另外,人民币深度贬值,将导致中国企业偿债成本高企。仅2014年,中国企业部分持有国际债务就超过1.5万亿美元,并陆续进入偿还期,如果人民币汇率暴贬,将加剧国内企业偿债负担,同时深深影响信用评级,让中国企业海外融资难度上升。
最关键的是,人民币深度贬值,将引发社会整体性恐慌,造成资本更大规模外流。毕竟,人民币目前尚未彻底走向市场化,被政府和央行所控制。如果放任人民币汇率贬值,无疑向市场传达这样一个信号:政府政策“江郎才尽”,自身丧失了信心,从而引发人们对人民币资产的忧虑。届时,多年来货币超发形成的M2将犹如脱缰野马,集体挤兑国内外储。虚高不下的中国房价也将真正触底,转化成避险资本涌入换汇的大军。那样一来,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全面价格管制乃至向计划经济回归,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正是由于担心上述情况发生,中国政府和央行才不遗余力稳定人民币汇率,并不断出台消息提振市场信心。但只有从根本性环节入手,中国经济才能走出低谷,迎来新一轮繁荣。在外部需求疲软、国内投资压力、产业结构失衡、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挤压下,单凭供给侧改革充其量只能缓解燃眉之急,大规模减税、打破国企垄断降低成本、并以财政转移支付完善社会福利,充分释放社会潜在内需才是出路。
无论G20峰会还是日前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各国政要和权威学者均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内需上。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并深深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格局,实难忽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