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 February 2015

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适合抄底石油了 !!!



油价到底能不能预测?这是最近以来能源界一直热议的话题。就在昨天,EIA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原油总库存创80年新高,随后油价暴跌:WTI油价收盘下跌4%,收报44.45美元/桶。布伦特石油收跌2.28%,收报48.47美元/桶。至此,国际原油价格从去年6月份至今跌幅已经超过了59%。





比起焦头烂额的石油巨头们,也许这样的油价水平对投资者来说却是绝佳的战略性抄底机会。本文作者认为:




1
石油的自然属性决定了油价长线看涨;

2
石油或许在40-60美元之间震荡筑底几个月,迫使某个国家服软的同时,对冲基金完成空多换手;

3
本轮暴跌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石油价格会再度飙升到90美元上方;

4
中国应抓住机会储备石油,将巨额美国国债变成石油多单,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不同意作者观点?欢迎您在无所不能(caixinenergy)微信后台发表您的看法。我们欢迎“唱反调”,期待智慧交锋。





【无所不能 文|陈建宇】半年来,石油期货价格暴跌,布伦特石油目前只有48美元,与半年前的106美元相比,跌幅超过一半。战略性抄底石油正当其时。






(近期布油价格走势)






纵观石油百年史,大致分为三个时代:掠夺时代、欧佩克时代、对冲时代。




1
掠夺时代


在欧佩克成立之前,中东石油基本被西方石油巨头垄断,中东成为廉价资源的输出地,石油被人为压制在每桶2美元之下。




2
欧佩克时代


欧佩克成立之后,中东各国逐渐收回油田的股权、经营权、销售权,石油价格开始市场化,供求关系主导石油价格。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暴涨,最高到36元每桶。由于石油勘探技术进步和新能源使用,石油价格见顶回落,最低见9美元每桶。




3
对冲时代


2000年之后,以高盛、大摩、壳牌联合成立洲际交易所并收购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掌控布伦特石油定价权为标志,以高盛、花旗、大摩、小摩及对冲基金为主的国际金融资本成为石油市场的主宰。石油期货的交易量超过石油贸易的5倍以上,期货行情主导了石油价格。而决定全球石油价格的两大旗舰WTI原油和BRENT原油分别由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和美国洲际交易所掌控,美国主宰了期货的价格和期货的交割,美国取代欧佩克成为石油市场最大的庄家。





虽然美国主导石油价格,但美国也不能逆天而行。石油价格的波动有其内在规律。美国资本根据这些内在规律因势利导,上下其手,大获其利。中国每年消费约5亿吨石油,其中进口约3亿吨,进口依存度接近60%。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和国内油田的不断老化,未来石油缺口将逐渐增大。





当石油跌到50美元以下时,市场言论莫衷一是,做空做多各不相让。




那么,当前石油价格是否应该
买入?




1
90美元是石油的内在价值





石油的合理价格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并通过过去多年市场价格的均值予以体现。过去十年,布油波动区间在42-149美元之间,价格中枢为90美元。






(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1986-2014,来源:WIKIMEDIA)






这个90美元就是石油的内在价值:它由石油的使用价值(燃料、化工原料)与石油生产成本所共同支撑。使用价值决定其刚性需求,生产成本决定其产能增减。90美元是市场博弈的结果。当价格远远高于90美元时,替代能源和材料的使用将抑制石油的需求,同时高油价刺激石油生产增大供给,导致价格逆转。当价格远远低于90美元时,刺激石油需求,同时低油价导致高成本油田和部分替代能源退出供给,导致石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见底回升。





这和猪周期是同一个道理。只不过,由于石油勘探生产的周期长于农户养猪仔与杀老母猪的周期罢了。




2
目前油价已经打到俄罗斯的痛处





石油的生产成本决定了石油价格的底限。产油国达到预算平衡所需达到的油价是另一种成本价(如下图)










上表中页岩油实际是以讹传讹,所谓的页岩油实际是致密油。按石油赋存开采容易程度排序是:常规石油、致密油、油砂、重质原油、页岩油,目前普遍开采的“页岩油”实际是处于相对浅层的致密油而不是更深层的页岩油。只是页岩气开采太火爆,以致将致密油称呼为页岩油。欧佩克国家实现预算平衡的平均油价93美元与内在价值中枢90美元完美重合,这也印证了石油价格90美元是长期价值所在。





上表中最关键的数据:俄罗斯石油成本40—60美元,目前油价已经打到俄罗斯的痛处。不过时间还不够。要知道狮子攻击羚羊程序是:扑倒、咬喉扼住呼吸、蹬腿~  所以,扼吸是需要时间的。





全球23个最大石油生产国中的15个进入全面递减期,提供世界石油产量20%的前14个最大油田中的6个已经从产量高峰下滑。而新勘探石油资源多为高成本资源,这意味着石油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是刚性上涨的,这从长线支撑油价上涨。




3
不可再生与储量有限决定石油产线看涨





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些化工资源与黄金、铜、铝甚至钢铁有一个根本的显著的区别:前者是不可回收的,而后者是可回收的。前者永远是用一点少一点,而后者的存量却与日俱增。比如黄金,多数家庭的首饰越来越多,既不会戴着戴着就没了,也不会像汽油那样化成一缕青烟。即使馈赠、遗失或被盗,也是在不同人之间流转而已。





石油虽然在不断地勘探,但新增资源远远跟不上消耗速度,而且新增资源更多的是高成本石油:深海、冷海、极地、非常规石油等,这些高成本石油占世界剩余石油资源的75%。





(探明原油储量排名前十的国家,EIA)






按目前资源存量和消耗速度看,煤炭可使用118年、天然气可使用58年、石油可使用48年。48年是两代人的时间而已。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他的孙子或孙女上大学的时候,地球上的石油已经基本用光了!这个时间并不遥远,目前的青少年都能见证这一天。





时间站在石油这一边。随着时间推移,石油存量尤其是低成本石油存量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决定石油长期看涨。也许,20年后石油价格会到300美元每桶左右。




4
替代能源是唯一能摧毁石油价格的力量





石油的用途多种多样,除了汽油柴油等用于燃料,机油用于润滑,还用于纺织服装(石油化纤占纤维总量75%)、塑料、橡胶、化肥、修路(沥青),甚至用于化妆品和制药。因此,核电、水电、太阳能能部分代替石油的能源用途,却无法代替石油的材料用途。





但是,石油的主要用途毕竟是能源,因此,如果出现一种成本低、总量大的一次能源技术,可以颠覆石油的价值价格体系。





不过,二次能源不能颠覆。比如,锂蓄电池技术再怎么发展也动摇不了石油煤炭的地位。因为锂电池需要充电,电从何来?煤炭或石油天然气发电而来。锂电池只是能源的储藏方式而不是生产方式。而且,锂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其储量也是有限的,开采也是需要成本的。石墨烯电池也是同样的道理。





水电由于对于生态系统的根本性破坏,从根本上不是一种好的一次能源。国内外的水电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核电是一种不错的一次能源,但是铀是一种更稀缺的资源。过去十几年铀价上涨幅度远远超过石油。何况,核电站的安全问题也是让人谈核色变。





太阳能、风能有发展前景。但也有其劣势。太阳能电池所需用的硅在生产过程中本身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风能发电不稳定。更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两者能提供的能源总量与石油不是一个量级,远远不能撼动石油的霸主地位。





有没有一位天才发明一种类似水变油的技术从根本上颠覆石油?如果有,石油跌到20美元每桶也不奇怪。这是能重度杀伤而不是杀死石油的唯一可能。





总的来说,石油无法被“杀死”的原因有二:石油不仅是能源还是材料,多用途决定石油不可能被杀死。此外,全球海量的存量汽车、卡车、轮船支撑石油的部分保底需求。任何一种新能源都是有成本的,石油只要跌到这种新能源成本价附近就有刚性需求。




5
地缘政治波动影响油价





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地缘政治极大影响石油供需。而地缘政治的每次动荡都大幅影响油价的波动。





石油储量巨大的中东、北非、中美洲都是自生石油需求小的地区,而中国日本等耗油大国的石油资源却很少。即使一个国家内部,石油分布也不均衡。不论美国还是中国,石油高消费地区产油少,石油生产地石油消费少。





石油资源地理地质分布的不均衡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当主要产油国出现罢工、动乱、战争等严重影响石油供给因素时,国际石油价格往往大幅飙升。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就是典型。





这些黑天鹅事件利好石油,是石油空头的梦魇。




6
通货膨胀决定油价中枢平均每年上涨4%





自从纸币发明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发现了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印钞是来钱最快的办法。比征税快、比征税不得罪公民、比征税隐蔽。因此,历朝历代,世界各国政府无不加大力度印钞,近十年尤甚。不论是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还是任何一种货币(除了金银),都在开足马力印钞摆烂。而石油是印不出来的。





(油价和通货膨胀,来源:Seeking Alpha)






美元或许阶段性走强,那是相对于一揽子货币而言。美元从长期看永远是贬值的。当然,其它货币也一样。只有实物资产才是硬通货。在过去的几十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大致是4%,这已经算是控制通货膨胀很不错的了。不少国家的通货膨胀远远超过4%





从通货膨胀的角度,石油价格将长期上涨。




7
中国缺油,逢低买入胜过追高吃套





中国每年消耗大约5亿吨石油,其中3亿吨进口,进口依存度接近60%,2013年耗费外汇2200亿美元。这极大地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本次石油暴跌,实在是一场及时雨。抓住机会储备石油,将巨额美国国债变成石油多单,既解决燃油之急,又有利可图。既能降低国内油价让利于民,又能在将来油价上涨时石油多单获利。可谓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8
油价大幅波动是必然





石油生产的周期性、地缘政治的周期性、对冲基金多空转换的周期性的“三周期叠加”决定了石油的大幅波动是必然的,稳定不动是偶然的。石油生产的周期性是石油价格的基本面;地缘政治的周期性是石油价格的政策面;对冲基金的多空转换是石油价格的资金面。





目前,石油价格的低位主要是对冲基金配合美国政府修理某个国家的结果。是石油政治属性+金融属性叠加合力远远超过石油商品属性的结果,是一次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





石油或许在40-60美元之间震荡筑底几个月,迫使某个国家服软的同时,对冲基金完成空多换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6年等一回的天上掉馅饼,焉能不敞开口袋猛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缺什么,什么就贵仍旧有效。





永远不要忘记,2008年7月石油冲上149美元时中国的焦虑、愤懑与无奈!





永远不要忘记,2008年高盛分析师Murti唱多石油150美元至200美元的心惊肉跳!





当前石油熊市,各种唱空的理由大行其道,什么需求减少、页岩油产量飙升,其实,与高盛murti当初唱多200美元一样错误。石油需求只是增长放缓而已。只要欧佩克稍微减产,石油价格就能稳定在100美元上方。





页岩油的繁荣也不是天上的陨石突然砸下来,而是光天化日之下繁荣了好多年。2014年6月之前不是都在说页岩油繁荣不影响石油价格吗?记性好差哦?





自从2014年7月17日坐满欧盟公民的马航飞机在乌克兰被导弹击落以后,一直有所顾忌的欧盟终于与美国达成共识,修理某国。在美国盟友沙特的大力配合下,一切手到擒来:





——沙特宣布降价卖油。石油价格开始结束上涨掉头向下





——欧佩克一反常态宣布不减产,石油暴跌





——欧佩克成员国部长轮番上阵宣布不减产,石油暴跌





——沙特国王亲自上阵,不惧油价暴跌





——美国庄家出马:讨论解除40年来美国原油出口的禁令,石油暴跌





所谓沙特打压页岩油云云,都是虚晃一枪而已。作为美国盟友,沙特即使真这么想也未必这么做,毕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即使真这么做也不该不愿不敢这么说——你见过进攻之前敲锣打鼓通告对方的吗?





一般来说,想增产困难,想减产容易。在供不应求的时候,石油新增油井需要勘探、打井、订购安装设备,需要资金与时间。而要关闭油井,分分钟的事。





因此,本轮暴跌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石油价格会再度飙升到90美元上方。





2008年金融危机时,石油在50美元附近的底部筑底5个月时间,随后两年,石油一路飙升到120元,涨幅高达140%





2015年的经济虽然疲软,总比2008金融危机强太多,即使考虑到6年来的通货膨胀,石油价格也不应该在50美元附近徘徊——纸变钱容易,水变油难,6年来美国、中国、欧盟、日本放出来的天量货币呢?一轮又一轮的QE呢?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呢?石油的价格回归是必然的!





在2014年5月26日,我在微信发表《眺望习李3000点》,号召抄底2000点的股票。今天,上证指数已经3383点,少数股票还有机会。但是市场的风险却在积聚,2015年在股市赚钱将比较困难。





而石油,虽然还将在底部筑底一段时间,甚至不排除再创新低。但是,石油已经进入战略性底部,就像2000点的股票,就算瞬间跌到1849点又何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