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周末出台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信用收缩阶段,之所以没陷入衰退,只靠地产行业支撑:
4月份还是房地产救了中国经济
相比一季度数据的全面向好,4月经济数据几乎全线回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从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增速从3月份的18.7%回落至4.1%;消费增速从10.5%回落至10.1%;投资增速也从10.7%回落至10.5%。对于投资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称,主要受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影响。另外,此前备受关注的民间投资隐忧在当月数据中亦有所体现。今年1~4月份,中国民间投资增长5.2%,较一季度增速进一步回落0.5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低5.3个百分点。表现疲软的还有工业方面数据,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不及预期的6.5%,也低于前值6.8%。“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刺激及季节性因素影响,3月份工业生产出现明显加快,4月份增速回落也属于正常波动。”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江源说。海关总署发布的4月份进口数据则显示,进口铁矿砂和原油数据持续向好。前4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3.25亿吨,同比增加6.1%,进口均价为每吨303.9元,下跌24.9%,原油进口1.24亿吨,同比增加11.8%。房地产市场则呈现持续升温态势。1~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7.2%,创一年新高,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55.9%,均高于前值。
旁白:经济数据中,让人心惶惶的,就是金融数据的回落。这个可严重了,因为每次经济衰退之前,都是信贷或融资数据会乱。所以央行人士赶紧出来说明情况,给筒子打气:信心比黄金还宝贵啊:
央行人士出面解释4月份金融数据回落
4月金融数据不如预期亦引发市场关注。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末M2增速放缓到12.8%(增速比3月末低0.6个百分点),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降至5556亿元,远低于一季度月均1.5万亿元左右的水平。央行相关负责人就4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表示,社会融资规模环比少增,除了受贷款变化影响外,还与企业债券融资下降有关。4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2096亿元,比上月少5094亿元,这主要是受近期债券市场违约增多、企业推迟发债影响,但比去年同期仍多480亿元。央行相关负责人也解释了4月份M2同比增速回落的影响因素:一是财政存款大幅增加,由于不统计在M2中,对货币总量增长产生收缩效应。4月份财政存款增加9318亿元,同比多增8217亿元,影响M2增速约0.64个百分点。这主要与地方政府债券大量发行以及营改增对税收进度产生的影响有关,属于暂时性的因素,未来随着财政资金的拨付,其影响会逐渐消失。二是同业业务增长有所放慢。
旁白:这人心安抚工作是必要的,做空不允许,唱空嘛,也是不允许的,因为你唱着唱着,那房子怎么卖出去啊?如果单从地产销售数据看,依然在信用扩张阶段。事实上,4月的信贷扩张,完全靠房贷顶着,否则早就跳水啦:
4月住房贷款一枝独秀
央行5月13日公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55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一枝独秀。当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280亿元,这一统计项下主要为个人房贷。值得注意的是,尽管4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少增了117亿元,但简单估算,仍有近80%的新增贷款流向了房地产市场。资深地产人士薛建雄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房地产角度而言,此次央行公布的数据印证了楼市去库存效果良好,但由于房贷占比较重,说明银行仍在对实体经济形成抽离。国家统计局5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7656亿元,增长55.9%,增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61.4%,办公楼销售额增长60.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5.3%。市场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均认为,虽然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但各地房地产去库存政策仍在加码,因此短期内,房贷在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下降空间有限。
旁白:从上述数据看,你只能得出中国经济唯一靠谱的部门,就是地产行业,所以下面的资讯,完全可以理解:
理性数据无法解释南京楼市的疯狂
南京已经成为中国楼市中最惹眼的城市之一,当购房者尚在感叹南京房价每平方米超4万时,5月13日,南京土地市场又拍出成交楼面价达到4.5万元/平方米的新纪录。又是葛洲坝。13日下午,经过25轮竞拍,南京河西南G14地块被葛洲坝以32.8亿元拿下,创造了南京最贵楼面价45213元/平方米。葛洲坝在土地市场上的豪掷并非首次,2015年10月,北京丰台樊家村地块被其收入囊中,成交楼面价7.5万元/平方米,同样创下了北京土地市场单价的最高纪录。当日,除了单价地王,南京还诞生了年内的总价地王。经过88轮竞杀,世茂以88亿元斩获河西中G11混合地块,溢价幅度达114.6%。南京土地市场的疯狂,与其当下楼市库存不足有一定关系。据统计,南京住宅库存量已经下滑至2.65万余套,如果按照今年前四个月的成交速度,去化库存只需两个月的时间。“出于供求关系失衡和补仓的需要,开发商下重金豪赌南京楼市的明天。”有业内人士表示。“理性的数据已经无法解释南京楼市的疯狂了。”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祖昱发出感叹。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限购调控,被“按住”的资金奔向南京、苏州、合肥等二线城市,有分析人士认为,一些二线城市的价格承受存在天花板,前期火热成交使部分需求被提前透支,“不是想卖多少价格市场都愿意买,如果后续南京市场降温,这些高价项目将会面临较大风险。”
旁白:事情搞到这一步,大家可能都想到一个原因:流动性泛滥。事实上,监管部门现在也集中精力到处打压投机势力:
监管部门努力驱赶资金“脱实向虚”
回顾近日监管新措施,可以从中发现监管层加强监管的迹象:为防止期货市场狂热的投机行为,三大期货商品交易所接连上调部分品种保证金水平、手续费费率以及涨跌幅限制,以给市场降温。央行5月6日表示,为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央行和银监会就加强票据业务监管、规范业务开展等事项进行通知。5月6日,证监会称,已注意到市场认为应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高度关注,证监会正对中国企业海外退市通过IPO并购重组等回到A股上市研究分析。5月11日,路透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中国银监会近期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此外,5月5日,保监会出台新规,防范个别险企投资冲动。针对上述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一系列举动,《经济参考报》认为,监管层正在努力驱赶资金“脱虚入实”,防止金融泡沫进一步形成和扩大,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旁白:基本可以确定监管部门都是脑子抽抽了,何也?因为民间资金根本无处可去,你看看下面就知道了:
今年前四月民间投资增速同比腰斩
作为国家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民间投资的低迷引发了各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担忧。继国务院、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之后,上周末有消息称,银监会敦促银行在5月20日前进行民间投资工作的自查并上报。银监会方面虽尚未予以置评,但促进民间投资回稳无疑已排上多部委的日程。据消息称,银监会此次下发的通知主要是敦促银行自查并重点解决影响到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问题,例如银行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是否有序开展、有无存在“过桥贷款”抬高成本等。此时自查,是因为民间投资在这个春天遭遇了“寒流”。据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民间投资8.24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与去年全年10.1%的增速相比接近“腰斩”。民间投资占比也相应下降,今年前4个月,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62.1%。而此前2006-2015年,民间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占比从49.8%一路升至64.2%,为国家经济输送了不少“血液”,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民间投资增速回落,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环境的衰退。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高级统计师王宝滨表示,民间投资较为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但1-4月,由于受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也带动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投资目标领域的低迷进一步造成投资机会缺乏、收益不理想的局面,但民间投资行为更多依靠的恰恰是对经济形势、项目前景的判断和利润的追逐等,这使得民企的投资意愿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民间投资增速的回落是由于政策上的不平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此前,民企和国有投资、政府投资的企业相比,总被看低一等,电力、交通、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对民企树起隐性壁垒,或在准入条件上附加单独条款甚至歧视性条款。
旁白:这么说吧,现如今,合法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合法。南京学生家长为孩子上大学的名额问题都爆炸了,那么说明大学需求火爆啊,可不可以完全放开民办大学?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外来人员的子女入学,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没有不难的,官家不愿意提供,那么放开管制让民间投资来,行不行?看病难看病贵,那么放开医疗管制行不行?至于电信牌照,多发几张给民间资本,哪怕是象征性的,行不行?这么说吧,上述管制,要想放开,只能是“中国梦”。既然如此,能进去的民间资本,都是鬼鬼祟祟见不得阳光的骗子,譬如莆田游医集团,而正经人是不会进去的。那肿么办?嗯,搞基建吧,你看看下面:
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范围或将扩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范围或将扩大。其中,对申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人口要求,将从城区人口达300万人以上,下调至城区人口达150万人以上。业内人士称,下调申报城市标准,将带来万亿级投资空间。上述权威人士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已到新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高人口规模不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门槛的关键,例如西方国家对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仅为100万人。据了解,此前我国申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是,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基建投资仍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在一个公开会议上表示,目前国家5000亿元的固定资产预算类投资已大幅下放,对于重大项目的实施,要求只要能提前到今年干的就提前到今年干,所以地方有需求、积极性较高的城市轨道项目必然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
旁白:在19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后,日本政府搞积极财政搞了二十多年,差不多用水泥将日本岛都包起来了,但经济还是那个鸟样。积极财政顶多是保底,而且这个作用多大,也值得狐疑。尤其是在信用紧缩的时刻,几乎只能做救命稻草使唤:
信用债违约即将进入高潮期
据国泰君安统计,2016年初以来,已有22只信用债发生违约。违约主体由民企蔓延至央企,钢铁、有色、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成为违约重灾区。受到信用债违约事件的影响,有投行人士表示,券商已然抬高了一级市场的项目门槛,要求主体评级在AA级以上;部分券商甚至拒绝接受民企项目,因为担心其违约风险过高。不少企业因为融资成本上升取消了债券融资计划。实际上,信用债的频繁违约也与普通投资者息息相关,目前众多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信用债的配资,在频繁违约的背景下,投资者也很难避免踩雷。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只能在到期后才能明确知道是否实现了预期收益率,投资者往往认为信用债频繁违约与自身关系并不大。不过,监管层也开始加紧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据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力推去杠杆和不断暴露的债券违约风险,加大了银行理财资金的安全隐患。银监会近期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未来债市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16年信用债到期量显著高于去年同期。2015年信用债到期量约在4.1万亿元左右,2016年目前存续债券到期量已达到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此外新增一年期以内债券发行还会继续做大2016年到期债券总量。从即将到期的债券行业分布看,5-7月到期的债券主要集中在电力、综合、煤炭、石油、钢铁、水泥、制造业,主要是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对于信用债投资策略,华创证券债券团队研报认为,2016年信用债到期量增加,且多集中在产能过剩和周期性行业,企业再融资风险加剧,一旦企业外部融资途径受阻,不能及时筹措资金,或将加速行业出清和违约事件爆发。投资者需对产能过剩和周期行业快到期债券进行梳理,提前防控,预防再融资困难引发的信用风险。
旁白:恩,买了银行理财产品,认为这和自己没关系……。毫无疑问,这事一旦大面积蔓延,后面只能是央行出来擦屁股,金融危机嘛,所以央行在内的监管部门,现在也很紧张:
央行开始调查商行不良贷款率真实性
5月16日,据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央行将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真实性进行调查,核查关注类和正常类贷款中有无隐藏不良资产。和讯银行此前文章《16家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超两万亿 不良贷款仍将攀升》统计显示,16家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报告期末为20707.85亿元,较2014年末增幅为37.67%。不良贷款余额为9942.01亿元,较2014年末增幅为48.75%。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良贷款持续大幅攀升、关注类贷款增长趋势明显,说明不良贷款的攀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暂未出现所谓的拐点。更应关注的是银行在进行不良贷款认定时,某种程度上隐藏或延迟了不良贷款生成,这也使得坏账水平可能被低估。
旁白:商业银行的坏账率,其实是会计游戏。怎么说呢?经济扩张期间,所以坏账都会变出黄金来,譬如2000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商业银行剥离的坏账,后来都发财了。因为经济一旦好转,那些烂账体现的资产,立即被人疯抢。当然如果信用收缩周期,这一切就反过来说了,之前疯抢的资产,也许一夜之间就变成烂账。中国信用扩张,一直建立在以美元为锚的人民币连续汇率机制上,这些年来说制度变革,其实还是老一套,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现在:
4月末中国央行外汇占款环比减少532.95亿
央行日前更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4月末,央行外汇占款为237821.82亿元,较3月末减少543.95亿元,降幅较之前继续收窄。此前的数据显示,3月末,央行外汇占款为238365.77亿元,较2月末减少1447.61亿元。2月末和1月末央行外汇占款环比则分别减少2279亿元和6445.38亿元。
每日综述:如果房地产业也歇息了呢?那么中国经济基本就陷入衰退了。所以地产不崩,中国经济暂时无忧,相关的一系列的上下游行业企业,包括地方财政和城投债,都没问题,还能挺着。问题是,地产还能挺多久?信用收缩摆在这里,央行哪怕再不愿意,也只能宽松货币以对,但无论从教育医疗到电信电力,等诸多领域依然重重管制,民间投资也好,地方投资也好,只能默默应对,大家有钱没处去,只要到处流窜炒房炒商品炒生姜大葱,不久要炒作大米也不一定。最后高通胀悄悄走进,有钱的和有权的,都溜到国外置办产业,只剩下一屋子出不去的人苦脸对望。
保地产,就是保经济; 保经济,就是保就业; 保就业,就是保稳定;保稳定,就是保政权!
“地产经济”的发见,是对中国经济的最大贡献。假如没有“地产经济”,中国经济10多年前也许早已难以为继。正是“地产经济”,力挽中国经济于既倒,让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有活干;让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员有饭吃;让为数不少的官员有钱捞。“知识经济”只是改变了美国自己,而中国的“地产经济”则惠及的是全世界。如果说改革开放对政权有再造之功,那么,“地产经济”的发见和实践,则对政权有巩固之劳!
没有中国的发展,就不会解决发展中的中国的问题。要保持中国的发展,就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最后的一个支柱产业,中国经济的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中国经济的最后的“盛宴”,它不能垮掉,它一旦垮掉,就意味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终结,一种模式的破产。所以,一切为高房价服务,为一切高房价服务,服务一切高房价,为高房价服务一切,将是我们地方政府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的主要任务。圈地、卖地才能维护地方财政,维护好地方财政才能花钱买来社会稳定;哄弄百姓买房才能求得社会发展,只有社会发展才能掩饰矛盾,巩固政权。认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当下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强拆潮”,及各级对“暴力强拆”和高房价的纵容或默许。
中国的房地产不能倒。因为,政府、银行、官员都怕它倒掉。假如它真的倒掉,则意味着社会的动荡,银行的破产。高层更能看到这一点,但为了政权,所采取的策略是以时间换空间。这思路是对的,只是苦了百姓。所以,在新的支柱产业未形成之前,在新的税收渠道未疏通之前,在新的就业岗位未拓展之前,房价任何一次的大跌,对中国经济都将是一场灾难,对政权都将是一场考验。假如中国的房地产倒掉,对政权不是福音,对百姓同样不是福祉。这是因为: 房地产一旦崩溃,地方政府首当其冲的会想到开征“房产税”。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去触及“利益集团”的利益,更没有勇气精兵简政。而要养活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就必须有新的税收渠道。当下,实体经济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大都难以为继。扩大内需,也因高房价的制约而成为纸上谈兵。在这种状况下,如若继续向中小企业加税,本来已经不堪负重的中小企业会倒的更多,垮得更快。于是,“房产税”就成了唯一的新的增加税收的渠道。
百姓们呀,如若你们都坚持着不买房,最终崩盘的可不仅仅是房地产啊!所以,你喜欢这个社会,就应该支持地方政府“卖地”,因为:让咱地方政府多“卖地”,才能维护住社会的稳定;你热爱这个制度,即使吃糠咽菜,全家举债,给银行当一辈子的马,做一辈子的牛,拉一辈子的套,也应该“买房”,因为:变着法的让百姓多“买房”,才能巩固住红色的政权。维护住社会的稳定,才能让官员子女世世代代、辛辛苦苦当我们的“公仆”;巩固住红色的政权,咱百姓子弟才能祖祖辈辈、幸幸福福做他们的“主人”!
简政不敢精兵,养活七八千万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只能靠欺诈、掠取;权力不敢透明,放再多的权也会因为缺少有效监督或落实不力或功败垂成!今后,百姓们必须要有百倍的勇气面对更加随心所欲的,更加肆无忌惮的,更加变本加厉的“强拆潮”和“涨价潮”。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去触及“利益集团”的利益,更没有勇气精兵简政。而要养活数以千万计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员,就必须靠“强拆”、靠“涨价”。当下,实体经济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大都难以为继。扩大内需,也因高房价和教育、医疗、养老的制约而成为纸上谈兵。在这种状况下,如若继续向中小企业加税,本来已经不堪负重的中小企业会倒的更多,垮得更快。于是,“强拆”、卖地、涨价,掠取,将构成中国社会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的“主旋律”。苦,是炎黄子孙,特别是灾难深重的、习惯了被奴役的、一盘散沙的、早已被阉割的、宁肯在沉默中死亡的中国百姓无法挣脱的历史宿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